发布日期:2025-01-01 18:01 点击次数:94
股市配资业务好做吗
在广州增城清献园里,耸立着崔与之高大雄伟的铜像。资料图片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广州萝岗种德庵书斋,两位注定非同凡响的少年在此相遇,成为史上最强的一对小学同学之一,他们就是12岁的钟启初和9岁的崔与之。
这两个人,都是古代广东由科举走出的士子和官宦名人,一个官至朝议大夫,一个官至右丞相;同时,他们又都是广州早期书院教育的开拓者,一个光大了“玉喦书院”,一个创办了“菊坡书院”;此外,他们都以爱花著称,一个由爱梅而间接造就了“萝岗香雪”胜景,一个由爱菊而缔造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
崔与之(1158—1239年),字正子,号菊坡,出生于广州增城崔屋村,9岁被送到相邻不远的萝岗洞读书。他在种德庵苦读多年,由于当时岭南地区文化发展落后,读书人缺少进身机会,于是决定到都城临安求读太学。
三年后,他在临安考中进士,成为第一位由太学及第的广东人,从而带动了岭南学子北上读太学的风气。
其后,他涉足官场,以过人的文才武略蜚声政坛,成为功劳卓越的朝廷重臣。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66岁的崔与之辞官归乡,隐居广州,在城西朝天街修建了一处住宅,取名为“晚节堂”,得名出自北宋诗人韩琦写菊的诗句“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今越秀区朝天路有一条崔府街,正是由纪念崔与之而命名的街道,但“崔府”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了。
返乡后的崔与之,在晚节堂深居简出,决意不再过问政事,以读书著述为务,生活十分俭朴。然而由于他德高望重,政声卓著,朝廷屡次传召他复出,他逐一推辞,坚持不再出仕,以致“七次辞参知政事、十三次辞右丞相”。
相比杜甫在诗中说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崔与之真的是“二十道圣旨请不动”。
因为酷爱菊花并以菊花的气节自勉,崔与之曾写过一篇《菊逸说》,阐述自己隐逸守节的情怀思想。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刚刚继位的理宗皇帝下旨召崔与之回京复职,崔与之以年迈为由坚辞不受,皇帝无奈,便将增城凤凰山赐给他作养老之所。崔与之在凤凰山山坡上种了很多菊花,自号“菊坡”,这个名号成了他生命的重要符号,又兴建了一座书院——菊坡书院,作为讲学授课之所,这就是“菊坡学派”的发源地和大本营了。
那时正是广州书院的发轫期,崔与之将皇帝赐给自己的地方用作公开的学舍,意在培养学子,奖掖后进。宋理宗得知后,大加赞赏,御笔亲书“菊坡”二字相赠。
其时岭南知名学人李昴英、陈大震、杨汪中、吴纯臣、温若春等,都是崔与之的得意门生和菊坡学派的发扬者,尤其是李昴英以进士三甲入仕,官至吏部侍郎、中大夫,晚年亦归乡隐居,著书立说。
凤凰山,相传北宋时曾有一对凤凰出现而得名,山顶建有凤凰亭。崔与之特意为凤凰亭题写了一副对联“老圃秋容淡;寒花晚节香”,寄予自己淡泊明志、廉洁清正的情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崔与之,便将凤凰亭改名为菊坡亭。
菊坡亭几经重建和更名,清嘉庆年间,时任增城知县罗祥瑞曾主持重修;“抗战”期间菊坡亭被毁,重修后又叫回凤凰亭;2016年,凤凰亭在被大风摧毁后复建,再次更名为菊坡亭。
崔与之善诗词,通经史,在文学、思想上均有建树,对岭南的文化及学术发展影响深远,可惜他的不少作品均已散佚,仅有《崔清献公集》传世。
他的词,以雄浑、稳健的“雅健”之风开创岭南宋词之始,有“粤词之祖”之称。
他和弟子李昴英等人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当时蔓延的理学思想提出了批判,奉行“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信条,主张务实致用、重事重功、重君重才,是岭南学术流派的重要源头。
明代陈献章开创的“岭南学派”(江门学派)、湛若水开创的“甘泉学派”,清代陈澧开创的“东塾学派”,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菊坡学派的影响。
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称赞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对崔与之极为尊崇,以弟子之礼相待,曾将崔与之画像迎回家中反复瞻仰,并赋诗称“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同样酷爱菊花,有“岭南菊隐”之称,写下了几十首咏菊诗。苏东坡说岭南之菊“菊性介烈,不与百卉并盛衰”,这大概就是岭南两大学术先驱崔与之和陈献章都钟爱菊花的主要原因吧,他们均以激流勇退、归隐治学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崔与之对岭南学界的影响,到清代后期仍十分明显。清同治年间,广东巡抚衙门在广州越秀山麓开设官办书院,命名为“菊坡精舍”,首任山长(书院主持者)陈澧,是当时岭南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菊坡精舍培养了梁鼎芬、桂文灿、廖廷相、陈伯陶、陶福祥、黄绍昌、文廷式、汪兆镛、谭宗浚等一批杰出人才,为晚清全国著名书院之一。
崔与之逝世后,谥号“清献”,和谥号“文献”的唐代名相张九龄并称为广东“二献”。2017年,在崔与之出生地——增城崔屋村,建成了一座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清献园”,园区按南宋风格建设,包括清献门、清风庭、立献厅、菊坡园和原有的崔太师祠、周边荷塘、二龙山公园等部分,园中立有昂首挺立、持卷抚剑的崔与之铜像。
撰文:安石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上一篇:股票100杠杆平台 踏雪寻梅有“香雪” | 作家写广东
下一篇:股票配资证券 “村K”激发乡土活力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获评最佳组织奖